tyc1286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校园要闻

校园要闻

学校召开2022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2-10-15

10月14日上午,在行政楼301会议室学校召开2022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交流分享虚拟教研室建设经验,布置学期本科教学重点工作,会议主题是“加强医教协同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助力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书记翟海魂,党委常委、副校长武宇明,各学院(部、系)主要负责人、主管教学负责人和教学秘书,各附属医院院领导、教务处长以及学校教务处、招生办公室、临床实践教学部、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实验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由教务处负责人主持。

翟海魂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近一段时间以来,广大教师克服困难、甘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投身到线下教学,生动而具体的诠释了我校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彰显了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让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师生同心抗“疫”的思政教育课。老师们与学生们实行一体化管理,同吃同住,“三个老师”深入班级、深入宿舍、深入学生中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做好人生引领和学业指导,是课程思政最好的诠释。课程思政的根本在于育人,基础在课程,关键在老师,成效在学生。全校上下要齐心协力,努力建好以课堂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以食堂为重点的服务保障体系,全力构建所有人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和活动都有育人功能、所有环境都有育人元素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他强调,临床医学类专业实施“2.5+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重要探索,各相关部门要统筹谋划、协调联动,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各相关医院,按照一院一策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各医院领导班子要提高站位,落实医院主体责任,认真梳理、查找问题,密切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力做好2020级临床医学类学生临床阶段理论课教学、实践课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学生顺利入院学习,把“2.5+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做到位。他指出,虚拟教研室是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一次深刻变革,体现了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创新,要以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为契机,做好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切实发挥虚拟教研室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建立新形态的基层教学组织,把我们的教师队伍建强、建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武宇明首先对两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要统筹校园疫情防控和线下教学工作,持续做好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设,在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不断深化新教改、打造新形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她就做好临床医学类专业2.5+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做好顶层设计。教务处、临床实践部要做好总体规划和全面协调,保证临床教学的同质化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二要落实医院主体责任。各相关医院要按照工作要求,统筹医院资源,落实好场地、资金和政策,全力做好学生入院的教学及生活条件建设。三要持续做好课程建设。要按照金课标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做好包括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等桥梁课程和器官系统整合等课程的准备工作。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各医院要成立或明确承担各课程的基层教学组织,组建师资队伍,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展集体备课、师资培训等活动,确保相关教学工作顺利实施。五要加强团结协作。各医院要充分借鉴虚拟教研室建设已有经验,加强医院之间、科室之间协同联动,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会上,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医学史课程虚拟教研室”“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教务处就“2.5+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材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校级教学成果奖、学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安排;临床实践教学部就加强临床党建活动、召开线上座谈会、做好学生见习等工作进行部署;招生办公室就2022年度招生录取工作和2023年招生计划情况进行了介绍;教师发展中心就本阶段督导评价、教师培训发展和口腔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了通报。


供稿:教务处

编辑:宣传部

 


版权所有:tyc1286太阳集团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邮编:050017 网站维护:tyc1286太阳集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冀ICP备05002885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851号

学校召开2022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2022.10.15

10月14日上午,在行政楼301会议室学校召开2022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交流分享虚拟教研室建设经验,布置学期本科教学重点工作,会议主题是“加强医教协同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助力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书记翟海魂,党委常委、副校长武宇明,各学院(部、系)主要负责人、主管教学负责人和教学秘书,各附属医院院领导、教务处长以及学校教务处、招生办公室、临床实践教学部、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实验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由教务处负责人主持。

翟海魂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近一段时间以来,广大教师克服困难、甘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投身到线下教学,生动而具体的诠释了我校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彰显了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让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师生同心抗“疫”的思政教育课。老师们与学生们实行一体化管理,同吃同住,“三个老师”深入班级、深入宿舍、深入学生中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做好人生引领和学业指导,是课程思政最好的诠释。课程思政的根本在于育人,基础在课程,关键在老师,成效在学生。全校上下要齐心协力,努力建好以课堂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以食堂为重点的服务保障体系,全力构建所有人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和活动都有育人功能、所有环境都有育人元素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他强调,临床医学类专业实施“2.5+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重要探索,各相关部门要统筹谋划、协调联动,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各相关医院,按照一院一策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各医院领导班子要提高站位,落实医院主体责任,认真梳理、查找问题,密切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力做好2020级临床医学类学生临床阶段理论课教学、实践课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学生顺利入院学习,把“2.5+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做到位。他指出,虚拟教研室是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一次深刻变革,体现了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创新,要以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为契机,做好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切实发挥虚拟教研室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建立新形态的基层教学组织,把我们的教师队伍建强、建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武宇明首先对两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要统筹校园疫情防控和线下教学工作,持续做好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设,在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不断深化新教改、打造新形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她就做好临床医学类专业2.5+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做好顶层设计。教务处、临床实践部要做好总体规划和全面协调,保证临床教学的同质化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二要落实医院主体责任。各相关医院要按照工作要求,统筹医院资源,落实好场地、资金和政策,全力做好学生入院的教学及生活条件建设。三要持续做好课程建设。要按照金课标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做好包括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等桥梁课程和器官系统整合等课程的准备工作。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各医院要成立或明确承担各课程的基层教学组织,组建师资队伍,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展集体备课、师资培训等活动,确保相关教学工作顺利实施。五要加强团结协作。各医院要充分借鉴虚拟教研室建设已有经验,加强医院之间、科室之间协同联动,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会上,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医学史课程虚拟教研室”“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教务处就“2.5+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材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校级教学成果奖、学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安排;临床实践教学部就加强临床党建活动、召开线上座谈会、做好学生见习等工作进行部署;招生办公室就2022年度招生录取工作和2023年招生计划情况进行了介绍;教师发展中心就本阶段督导评价、教师培训发展和口腔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了通报。


供稿:教务处

编辑:宣传部